“白鹭去,白鹭回...” 梅州大型客家山歌剧《白鹭村》以全新面貌重返舞台
掌上梅州讯 由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创排的白白鹭白鹭大型客家山歌剧《白鹭村》自2019年9月在我市首演后,反响热烈,鹭去连获好评。回梅九游今晚,型客新面该剧以全新面貌重返舞台,家山在梅州市山歌剧场进行展演。歌剧
“(松口山歌腔)白鹭去,村全白鹭回,貌重春去秋来漫天飞,返舞只因吃了虾公脚……”剧情在一声声独具特色的白白鹭白鹭九游客家山歌中拉开了序幕,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鹭去人物形象将现场观众深深地带入笑中带泪的舞台场景中,共同感受人生的回梅悲喜、生活的型客新面不易,精彩的家山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部剧不仅题材很新颖,歌剧而且剧目的叙事方式非常特别,采用了写意的舞台布景设计,呈现的效果很到位、看点很足,能够感受到整个创作团队是非常有力量的。”来自赣州市兴国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胡心然告诉记者,从这部剧的呈现中,能够体会到梅州市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生产水平在不断提升、地方戏曲生态和谐发展的氛围也愈加浓厚。
《白鹭村》从去年9月首演至今,以质朴真诚却不失高品质的演出风格征服了众多专家学者和观众。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剧还被列为广东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创作”重点剧本扶持对象。“为了把此剧打造成一台耐得住时间验证的精品剧目,一年来我们广泛听取领导、专家、观众的意见,并先后召开了三次专家研讨会,邀请全国、全省的专家对剧目提出意见。”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导演、编剧希望通过此次修改提升使整个故事层次更加主次有序,让整个戏更加有温度、有张力、有意韵,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力。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整个剧本创作过程中,山歌剧三代编剧人不仅联手合力、努力打造剧本,更把新生编剧推到前台进行历练。“该剧文本以地方剧种和时代内容相结合,用传统艺术讲述本土故事,自然地糅合了人物、故事和乡土风情,不仅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相辅相成,还保持了地域韵味的传承,更展现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白鹭村》的音乐富有地域特色,剧中实验了无伴奏人声合唱的形式,还首次摈弃一贯使用的京剧、汉剧锣鼓打击乐,实验了竹梆、客家锣作为客家山歌剧的打击乐器。并且首次在演出字幕中给唱段标注采用、改编的各地客家山歌。
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杨苑玲、“文华表演奖”得主演员潘倩分别饰演姐姐王小麦和妹妹王小米,嗓子高亢、通透的曹艳常演芒种,台柱子同台亮相,共同精彩呈现。
据悉,大型客家山歌剧《白鹭村》(曾用名:白鹭村气象)于2019年参加了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岭南风华·我爱你中国’——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汇演。这部作品是一出以乡村建设为时代背景的现代戏,讲述的是青春年少的王小米带着对白鹭村的一身怨气愤而离乡,二十年后,正当姐姐王小麦率领乡亲建新村的时候,王小米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村里摆阔,面对姐妹心结的纠葛、乡邻恩怨的碰撞等等,而上演的一出山村悲喜故事。旨在通过对几种生活镜像下人的生存状态的展现,表达对人之为人如何才能确立真正“尊严”的辨析,并且进一步扩大客家山歌的影响力,拓展受众群体,让更多群众了解客家山歌剧。
本报记者:赖运香
摄影记者:林翔
见习编辑:杨乔颖
- ·夏凤俭与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耿海波座谈
- ·市领导到港南区调研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
- ·我市全力保障春节期间市民“菜篮子”供应
- ·快讯丨2023年全市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 ·远离该海域!3月30日凌晨南海将有火箭残骸掉落
- ·快讯丨2023年全市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 ·港北区:春风送岗位 稳岗促就业
- ·覃塘区1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
- ·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参与“两新”的政策环境
- ·覃塘区反季节小龙虾成大产业
- ·快讯丨我市首批A级景区对现役、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免首道门票
- ·我市2个园区列入自治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狮子洋大桥索塔突破100米
- ·我市代表团审议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事项
- ·市委常委班子召开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 房灵敏到会指导 朱会东主持
- ·我市全力保障春节期间市民“菜篮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