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农业全程无人化作业大有可为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插上科技的化作翅膀。4月18日,乘势第五届农业全程无人化作业试验和产业创新大会在韶关市召开。而上本次活动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农业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指导,全程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无人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化作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推广(江苏)有限公司主办。乘势国内知名农业机械装备产业专家、而上学者、农业企业代表等300多人出席活动,畅谈农业全程无人化作业未来。
第五届农业全程无人化作业试验和产业创新大会现场
农机装备是现代农业的支撑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机装备是现代农业的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丘陵山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3,丘陵山区的农业不仅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南方和大部分地区农业创新的主战场,丘陵山区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佘伟珍指出,要加快研发推广丘陵山区适应农机装备,提升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佘伟珍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在15个省市区建立21个农业全程无人机作业试验区,实现自动驾驶、拖拉机、插秧机等装备应用,推动农业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人工成本减少30%以上,农业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二级巡视员辛晨华
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TIAA)理事长吴建会
加大力度研发高端电动化智能化装备和适用于山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装备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工信厅副厅长陈磊表示,省工信厅将积极出台广东省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补短板行动方案,着眼于全产业链,协同推进农机装备的研发制造推广应用。
广东省工信厅副厅长陈磊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刘楚雄也表示,今年广东省将继续坚持高位推进,把农机化发展列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当中,压实责任,加大投入,补齐短板,确保农机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刘楚雄
韶关作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农业资源丰厚,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大数据和电子信息产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为充分发挥产业与技术优势,韶关市大力推进农业无人化作业,加快农用无人机植保机械推广应用。“2023年全市开展水稻、蔬菜、甘蔗等作物指导服务面积达32.5万亩,同比增长35.6%。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79.60万千瓦,共有各类型农业农机4.22万台套,配套机具10.8万台套。”韶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胡海运介绍道。
韶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胡海运
农业全程无人化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支持与助力。为此,韶关市副市长蒋文泓在会上作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招商推介,邀请更多投资企业入驻韶关,并表示韶关将拿出最大的诚意、最好的环境、最优的服务,让广大企业家在韶安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舒心生活。
韶关市副市长蒋文泓
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韶关)推广中心授牌仪式
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韶关)试验基地授牌仪式
无人化是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水稻种植为例,在过去,一个人一头牛,一天最多只能犁两亩地;而现在一台无人驾驶的旋耕机一个小时就能犁20亩地,如果按照一天工作10小时计算,那一天能犁200亩地,是人工的100倍。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指出,无人农场的出现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利用无人驾驶设备进行犁地,由于采用基于北斗的精准导航技术,设备直线行驶横向误差小于2.5cm,除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外,土地平整后还能实现节水、节肥、增产等效果,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
在如今农业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无人农场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农业生产的需求短板,人们只需远程下达指令便能操控设备完成农业生产全流程,还能远程监控农机作业情况并进行故障预警和指导维修,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大便利。
“随着植保无人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农业无人机保有量和应用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兰玉彬表示,2014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只有约695架,到2023年仅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组织的植保无人机就已超20万架,作业面积突破21.3亿亩/次。
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兰玉彬
近年来,兰玉彬团队在植保无人机领域进行了较多落地应用尝试。兰玉彬介绍,以精准农业航空施药为例,团队开展了植保无人机航空喷施雾滴沉积与田间效果评估、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进行小麦叶枯病、花生青枯病等多种类农作物病虫害信息识别和检测等。结果表明,利用航空植保统防统治的效果比农民自防效果大幅提升,农药使用量降低。
兰玉彬指出,要加强农业农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研制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智能化农业装备、农机田间作业自主系统、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等,逐步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让中国数字农业逐步迈向“田间不见农人影,唯有农机兀自忙”。
融合是智能农机发展关键
随着技术不断革新、新产品不断推出,智能农机设备的产业趋势已由“销售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转变为“技术迭代、技术融合、多途径解决”,其中“融合”是关键。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推广体系总召集人、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秘书长庞春霖表示,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正是一个融合的平台。
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推广体系总召集人、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秘书长庞春霖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也指出,“仅仅依靠技术并不能解决生产的复杂问题和迎接新的挑战,产业创新一定要跨界融合,从而有效地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到知识、最后成为智能。”在他看来,信息、能源、交通、人文的耦合与共享,有利于提高能源与资产的利用率,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
当前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智力时代,“在未来十年内,人工智能和直立行走机器人或将对农业发展起着极大的影响与促进作用。”庞春霖认为。
【记者】潘凤仪
【来源】南方农村报
- ·雅安市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 ·广东获认定数量最多的地级市!这项名单,梅州37个入选→
- ·梅州疾控特别提醒:外省来(返)梅,需测1次核酸+14天自我健康监测
- ·嘉元科技定向发行股票申请获受理
- ·巴西男足主帅多里瓦尔下课 1
- ·梅龙铁路项目新进展!五华特大桥连续梁完成合龙
- ·2022年春运“开幕”!全市预计发送旅客45.5万人次
- ·梅州18家企业上榜2021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 ·“来雅安,享大熊猫式漫生活”
- ·梅龙铁路项目新进展!五华特大桥连续梁完成合龙
- ·梅龙铁路项目新进展!五华特大桥连续梁完成合龙
- ·梅州印发通知:春节期间来(返)梅人员分四类实施健康管理!
- ·中国造桥“神器”成就多个“世界之最”
- ·2021年梅州经济呈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08.01亿元比增5.5%
- ·从陶塑到铜铸,“放大版”《崇德尚义》面世!
- ·《梅州日报·小记者》创刊赢得社会各界点赞:有新意 有温度 有朝气
- ·中方是否会解除日本水产品进口限制?外交部回应
- ·官宣!梅州这34家A级景区,本市退役军人可享受门票优惠→
- ·梅州首例!五华法院率先在全市通过电子方式送达民事判决书
- ·梅州市民谣协会成立!翁如伟当选理事会会长
- ·湖南耒水流域铊浓度异常 官方通报应急处置情况
- ·“两癌”筛查你了解吗?梅州市举办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培训班
- ·春节期间播出!“唱支山歌迎春来——2022年客家山歌春节戏剧晚会”圆满完成录制
- ·梅州A股上市公司2021年行情盘点:5家公司股价不同程度下跌,4家公司跑赢上证指数同期涨幅
- ·河北承德市宽城县发生2.8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
- ·梅州一产品上榜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百家手信(蔬菜)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