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季度经济形势:行舟压舱看“三农”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行舟压舱看“三农”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万里行舟看压舱。三农稳住农业基本盘、聚焦季度经济守好“三农”基础是形势行舟九游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压舱石”。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三农大国来说,“三农”向好,聚焦季度经济全局主动。形势行舟
10月25日国新办举行的压舱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三农从三个方面的聚焦季度经济核心数据看,三农“压舱石”稳得住。形势行舟九游
一看“米袋子”:夏粮早稻丰收归仓,压舱秋粮丰收成定局,三农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聚焦季度经济霜降时节,形势行舟秋粮开始大规模上市,近日国家在江苏、河南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传递了明确信号,要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农民钞票到手,丰收又增收,稳定市场预期、保护农民利益。
二看“菜篮子”:蔬菜产品数量足、质量好、品种多,肉蛋奶生产稳定,海鲜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而林禽、林畜、林菌产量稳定增长,进一步丰富了万家“菜篮子”。下一个节气就是立冬,针对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要未雨绸缪,做好应急预案,确保百姓餐桌菜肴丰富,价格稳定。
三看“油瓶子”:今年油菜籽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要看到,扭转大豆依赖进口局面任重道远,要做好当前花生收购以及油菜播种,努力提升食用植物油自给率。
丰收来之不易,启示更显珍贵。
这是“藏粮于地”的丰收。今年我国耕地面积实现“三连增”,耕地持续多年减少态势被遏制,“南减北增”局面被扭转。事实表明,必须认清人多地少国情,实施“长牙齿”硬措施,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这是“藏粮于技”的丰收。当前,农业生产智能化迅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持续提升,种业企业不断壮大。这充分说明,必须面向农村广阔天地,紧盯农业科技前沿,瞄准核心技术“卡脖子”风险,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连年丰收、市场供应充足,但也面临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稳产增产难度加大等挑战;农业科技部分领域对外依存度高,容易被“卡脖子”,亟待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创性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让种粮农民有钱挣、粮食主产区不吃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粮食和农产品是农民种出来的,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才守得住、守得好。
丰收成色十足,更要居安思危。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的警钟要不停地敲,稳住三农“压舱石”的各项工作始终不可懈怠。
- ·19个市(州)703名运动员参赛
- ·梅州市市直机关关心下一代工作活动基地揭牌
- ·@驻梅部队官兵和广大民兵,这份倡议书请查收→
- ·省政协表彰优秀提案,住梅省政协委员这件提案入选!
- ·夏凤俭与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耿海波座谈
- ·一图读懂丨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 ·魅力梅州丨“龙”重登场!客家人的龙年“等路”来了
- ·梅河高速路政送“福”进村暖人心
- ·筑牢生态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幸运!梅州彩民喜中“刮刮乐”80万元
- ·梅州市市直机关关心下一代工作活动基地揭牌
- ·提升学科教研专业能力!全市教研体系建设暨学科教研员全员培训会议召开
- ·把好数据审核质量关 助力破解“土壤密码”
- ·送关爱、送温暖!“中国好人”巫金星连续27年慰问家乡老人
- ·五华长乐烧,入选为“中华老字号”!
- ·长图丨数读2023年梅州正风肃纪反腐成绩单